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青蛙的救星


文章日期:2009-09-13 12:13
和Handsome 討論甚久
不記得當年國中或高中有沒有解剖過青蛙
我記得沒有,當年全校上百多班,哪來那麼多實驗教室和經費
高中?也沒有印象
Handsome卻堅稱國中用乙醚麻醉,高中用穿刺法處理
反正,大概是他的學校比較有錢吧!
However, 大學時候,有段時間,生物實驗每週一隻青蛙是家常便飯
這次看消化系統,下次看神經系統
壓軸戲是把青蛙煮過、清出骨頭,拼成一隻青蛙的原貌
於是乎各式各樣青蛙都有,有規規矩矩的,有飛天式的,,,,
還有同學不捨得把青蛙肉丟掉,拿來大快朵頤。

許多年以後,Eric 上了國中,聽到老師的講解,忽然對解剖青蛙有一種憧憬
於是,他老爸翻出解剖器材,興致勃勃的想著去菜市場買青蛙
好好大顯身手,恨不得把多年來學到的東西傳授給這兩個小子

這下子,Sonic 悲天憫人的情懷又再度出現---"我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想知道青蛙的狀況就害死青蛙呢?"
老爸嘗試爭辯:有很多研究,就是要需要透過生物實驗,得到知識,才可以拯救更多人啊!醫生也要透過大體解剖才能知道怎麼醫病人啊。
Sonic 還是不以為然,他始終認為這種迫害其他生命來成就自己是很殘忍的行為。

這下子,買青蛙的計畫只好暫且擱置了。
不過,Handsome 找到個網站
可以線上展現青蛙解剖實況
http://www.froguts.com/flash_content/index.html
如此一來,國高中老師可能可以省下很多買青蛙的經費
很多青蛙就如此得救了!
真是個青蛙救星的網站啊!
PS: 還是個英文網站,順便學學英文吧!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走在捷運


文章日期:2009-09-08 22:51
以前,總聽人家說,"***能,為什麼台灣不能?"之類的話,口氣中分不清是想鼓勵自己,還是感到自卑
不過,走在台北的捷運站,心理想,台北的捷運,在見過的捷運站裡,也堪稱是屬一屬二的

世界最有名的捷運應該是紐約地鐵站,就算沒去過,應該都在很多美國電影裡看過
真正走過一趟,發現絕對是真的
保證混亂擁擠外加塗鴉遍地,讓人有些恐懼
問到在此留學多年的朋友:"你坐捷運會不會怕啊?"  朋友回道"我還是因為妳來才第一次來坐呢!"

DC的捷運很雄偉
只是,不知是省電還是走簡約風
光線昏暗,當你走近長長的電扶梯,感覺好像鑽進了地洞,越來越黑,越來越黑。

香港的捷運很有中國風,髒,亂,人潮擁擠,而且毫不客氣
這時候,我就想當年說的"禮儀之邦!"不知道是指誰?

馬德里的捷運很有藝術風,捷運裡藝術畫作不少,乘客也多
而且,進站刷紙卡,出站不刷,加上服務人員少,
看過有些人趁警衛不注意偷跑的
最大的問題是,扒手也很多
所以坐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難好好欣賞"風景"

南韓的捷運是環狀線,而且一段到底,如果想坐個過癮
一條路線做完繞回來,大概要一個小時
可以看盡漢城的街景
只是,沒啥特別好看的

東京捷運也算無遠弗屆,價格也比計程車便宜的多
只是,尖峰時間,要有擠車的心理準備

至於高雄捷運,還在推廣階段
倒是乘客禮儀需要教育
幾次碰到年輕妹妹一邊嘻笑一邊插隊
或者大哥一人坐二人位
覺得實在*****
最大問題其實是車距實在長
可能要十分鐘才有一班
和台北一兩分鐘一班差得還很遠

比起來
台北捷運比紐約來得安全
比DC來得明亮
比東京寬敞
比香港乾淨
比高雄有效率
真得值得驕傲
特別是最近可能新增視障人士服務
所以
有幾次在車廂旁看到視障人士
正在擔心他們如何能在人潮洶湧的捷運站殺出一條生路時
發現門口就有捷運站服務人員等著帶他們出站
令人感受到捷運的用心

如果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或許是希望人們可以稍微走慢一點點
悠閒一點點
不要那麼像在打仗一樣

不過,這就是台北吧!
每次出國就會羨慕歐美人士的悠閒
想要讓自己生活步調可以稍微和緩一點
只是
回到台北
進到捷運站
就回到往日的temple了。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2009 南太平洋入漁協定-以吐瓦魯與遠洋漁業國為例

文章日期:2013-05-14 20:37

南太平洋入漁協定-以吐瓦魯與遠洋漁業國為例
Fisheries Access Agre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 Tuvalu and Distant Water Fishing Nations
by 席歐斯 Fulitua Siaosi

漁業協定在許多開發中小島國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對於許多太平洋島國而言,入漁執照費可能占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30-40%。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漁業協定對於吐瓦魯的影響,以及吐瓦魯應如何將其鮪漁業利潤最大化。

以「兩人非零和賽局」分析漁業協定的影響並評估個別國家的收益,過去研究顯示來自美國的收益最高,吐瓦魯向來以單船付費的方式議定雙邊協定,亦即船主負擔入漁執照費以及遵守相關規範,即可在吐瓦魯水域內作業。

本研究發現遠洋漁業國家的高收益主因為國際鮪魚市場價格高,加上漁獲多,使得收益增加,但對吐瓦魯而言,則必須仰賴高入漁船數以及總額支付的方式才能得到高入漁費,因此,在議定入漁協定內容時,倘能將鮪魚價格或者總容許捕撈量列入考量,則可能最大化吐瓦魯的入漁收入。

為確保資源永續以及最大利益,吐瓦魯應該建立規範以支持並促進資源的最佳利用,從開放式管理轉化為所有權管理。同時,核發執照時應依據最大可持續生產量所訂定的預定總容許捕撈量,來限定入漁執照數。



Fisheries agre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any small island countries economy. In most Pacific Island States, fishing license fees provide about 30 – 40% of revenues to their nation’s GDP. This research was focus on two main topics; the impact of fisheries agreement on Tuvalu’s welfare and how Tuvalu can maximize revenues from its tuna fisheries.

Two-person non-zero sum gam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fisheries agreement and find out the payoffs each player has. It was reported in past reports that the high rate of revenues received is from the US. Bilateral agreements system used by Tuvalu is by per vessel payment; that is as long as the fisher pays its fishing license fees and meets the agreement and the region’s conditions he is allow to fish in Tuvalu waters.

This study finds out that distant water fishing nations (DWFNs) received higher revenues due to the prices of tuna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higher the price of tuna and catches the higher the revenues, but for Tuvalu, the higher the access fees (lump sum payment) and higher number of fishing vessels the higher the total revenues received by Tuvalu.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ice of tuna during negotiation period or including in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agreement and total allowable catch, it will maximize benefits received by Tuvalu.

To ensure sustain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maximizes benefits from tuna resources, Tuvalu should establish regulations that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optimum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and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ducting on the important of right base fishery management for Tuvalu. Moreover, the number of license offers should be limited, and should be 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TAC set on the MSY.


2009 南太平洋入漁協定-以吐瓦魯與遠洋漁業國為例


文章日期:2013-05-14 20:37
南太平洋入漁協定-以吐瓦魯與遠洋漁業國為例
Fisheries Access Agre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 Tuvalu and Distant Water Fishing Nations
by 席歐斯 Fulitua Siaosi

漁業協定在許多開發中小島國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對於許多太平洋島國而言,入漁執照費可能占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30-40%。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漁業協定對於吐瓦魯的影響,以及吐瓦魯應如何將其鮪漁業利潤最大化。

以「兩人非零和賽局」分析漁業協定的影響並評估個別國家的收益,過去研究顯示來自美國的收益最高,吐瓦魯向來以單船付費的方式議定雙邊協定,亦即船主負擔入漁執照費以及遵守相關規範,即可在吐瓦魯水域內作業。

本研究發現遠洋漁業國家的高收益主因為國際鮪魚市場價格高,加上漁獲多,使得收益增加,但對吐瓦魯而言,則必須仰賴高入漁船數以及總額支付的方式才能得到高入漁費,因此,在議定入漁協定內容時,倘能將鮪魚價格或者總容許捕撈量列入考量,則可能最大化吐瓦魯的入漁收入。

為確保資源永續以及最大利益,吐瓦魯應該建立規範以支持並促進資源的最佳利用,從開放式管理轉化為所有權管理。同時,核發執照時應依據最大可持續生產量所訂定的預定總容許捕撈量,來限定入漁執照數。



Fisheries agre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any small island countries economy. In most Pacific Island States, fishing license fees provide about 30 – 40% of revenues to their nation’s GDP. This research was focus on two main topics; the impact of fisheries agreement on Tuvalu’s welfare and how Tuvalu can maximize revenues from its tuna fisheries.

Two-person non-zero sum gam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fisheries agreement and find out the payoffs each player has. It was reported in past reports that the high rate of revenues received is from the US. Bilateral agreements system used by Tuvalu is by per vessel payment; that is as long as the fisher pays its fishing license fees and meets the agreement and the region’s conditions he is allow to fish in Tuvalu waters.

This study finds out that distant water fishing nations (DWFNs) received higher revenues due to the prices of tuna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higher the price of tuna and catches the higher the revenues, but for Tuvalu, the higher the access fees (lump sum payment) and higher number of fishing vessels the higher the total revenues received by Tuvalu.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ice of tuna during negotiation period or including in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agreement and total allowable catch, it will maximize benefits received by Tuvalu.

To ensure sustain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maximizes benefits from tuna resources, Tuvalu should establish regulations that support and promote the optimum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and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ducting on the important of right base fishery management for Tuvalu. Moreover, the number of license offers should be limited, and should be 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TAC set on the MSY.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健康 美麗 高跟鞋怎麼穿

轉載:

文章日期:2009-07-19 11:36
2008.12.28  中國時報  健康 美麗 高跟鞋怎麼穿
黃天如/台北報導
 高跟鞋是許多愛美女性的最愛,但穿著不當會嚴重損及足部健康,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趙雙傑攝)
     對愛美女性來說,高跟鞋某種程度上就彷彿包著糖衣的毒藥,明知對健康有害,卻又無法抵擋它誘人的魅惑。
     其實,並非所有的醫師都對高跟鞋投反對票,今年初國外就有醫學期刊發表一篇論文指出,由於女性在穿著高跟鞋走路時,必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才能維持優美的體態,影響所及,有醫師研究發現,經常穿高跟鞋有助減少罹患尿失禁的風險。
     話雖如此,由於高跟鞋的正向研究畢竟是極少數,故醫界多持保留態度,尤其看多了因不當穿著衍生的足關節變形病例,復健科醫師均一致提出的高跟鞋穿著準則包括:
     1、高跟鞋能不穿就不穿,若一定要穿,也應盡量減少穿著的時間,以及避免穿著走長遠的路。
     2、高跟鞋的跟以1吋半為宜,最高不要超過3吋。
     3、粗跟比細跟好一些,因為除了對前足及腳趾造成的負擔,細跟高跟鞋還會增加腳踝不慎扭傷的機率。
     4、儘可能選擇鞋頭較寬的高跟鞋,讓腳趾有充份伸展的空間。
     5、適時使用鞋內腳弓護墊,以及鞋底防滑處理,減少足部的不當受力與衝擊。
2008.12.28  中國時報 
腳穿鞋 別讓鞋穿腳
黃天如/台北報導
     鞋子是雙腳最親密的夥伴,一雙好鞋能夠帶著我們上山下海體驗美好人生,但人們卻常穿錯鞋,在所謂流行的旗幟帶領下,愛美女性長期削足適履到近乎「變態」程度的行為,亦時有所聞。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從生理構造來看,人的腳可分為前、中、後足,正常腳的中足亦即足弓部分,因為會有一定的弧度而懸空,所以,前足與後足必須平均各別分擔人體50%的體重。然而,時下許多鞋子設計卻都違反上述最基本的生物力學,其中又以女人最愛的高跟鞋堪稱個中之最。
     跟越高 前足受力越大
     韓德生說,高跟鞋的鞋跟愈高,前足的受力便愈大、愈集中,醫學研究證實,當鞋跟高達3吋時,穿鞋者全身體重將有89成會落到前足;換言之,當一個女性腳蹬4吋高跟鞋時,就跟墊著腳尖走路沒兩樣,其中又以體面積相對受力較多的大拇趾與第二趾最辛苦。
     因為長期穿鞋不當對足部造成傷害的案例很多,其中最多也最常見的就是大拇趾與第二趾皮膚因過度受力與磨擦長出厚厚的硬皮,亦即俗稱的長繭。無奈的是,絕少患者會因此就醫,甚至不視為一重要警訊而考慮改變穿鞋習慣。
     高跟鞋穿上癮 腳趾嚴重變形
     此外,多數高跟鞋除了高跟,還會搭配既窄且尖的鞋頭設計,除了復古的尖頭鞋,近年流行的魚口鞋、巫婆鞋,在醫師眼中都是絕對不利足部健康的「刑具」,女性若為了愛美長期執迷不悟,恐怕難逃大拇趾關節變形外翻的後果。
     韓德生強調,所謂大拇趾外翻是指大拇趾因不當擠壓向外側第二趾偏移,甚至和第二趾重疊在一起;雖有患者屬先天性遺傳大拇趾外翻,且明顯女比男多,但仍以後天穿鞋不當衍生的病例最多。
     他看過最嚴重的情況是一名「高跟鞋成癮」的年輕女性,由於長期穿鞋不當導致大拇趾與第三趾同時向第二趾方向擠壓,以致第二趾完全騰空無法著地,且三個腳趾的蹠趾關節(腳趾根部)全都變形。
     嚴重的大拇趾外翻幾乎無可避免會在大拇趾根部向內側形成小隆突,偏偏突出處特別容易與鞋子磨擦,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引發滑液囊腫炎,症狀包括局部皮膚增生、發炎、潰瘍等,必須仰賴吃藥、局部注射、復健甚至手術才能治療
     吸震好鞋 柔軟有彈性
     那麼平底鞋就一定是有利健康的好鞋嗎?醫師的答案出乎意料是否定的。
     韓德生說,一雙適合長時間步行,亦即能夠負荷一天之內步行12萬步以上的鞋,關鍵在吸震效果。穿著吸震不好的平底鞋會對腳底板造成衝擊,尤其是扁平足、肥胖者,一不小心就會穿出足底筋膜炎。
     然而多數民眾將氣墊鞋與吸震效果劃上等號,且愈貴的氣墊鞋吸震力愈好的想法,卻又陷入另一個迷思。
     他說,一般所謂的氣墊鞋充其量只能達到通風,以及減少長時間穿著後足部異味的功效。選擇吸震力好的鞋,最實際的做法就是用手壓壓鞋墊,再試穿看看,若感覺柔軟又有彈性,那就對了。
     除了氣墊鞋,沙灘族最愛的夾腳鞋,近年相繼蔚為風潮的休閒鞋款還包括布希鞋、勃肯鞋等,醫師眼中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韓德生說,一雙功能完整的鞋一定要兼具行走及保護的效果,而談到保護,只要是後跟缺乏包覆的鞋款都不算及格。尤其在穿這類鞋時,人們會因為擔心鞋子踢飛,下意識改變足部關節角度去設法抓住鞋子,所以走遠路非但不舒服,還可能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