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漁業協議 奠定台日中永續次序


文章日期:2013-04-14 22:05

漁業協議 奠定台日中永續次序

中央社 – 2013年4月14日 下午3:34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4日電)歷時17年才簽署的台日漁業協議,讓台灣漁船終能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安心捕魚;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說,談判成功關鍵是先易後難,並可為台、日、中未來建立永續漁業作業次序。
台日漁業協議4月10日簽署,台灣漁船終於得以安心在釣魚台附近捕漁,其中4530平方公里是新增作業水域。
沙志一接受中央社專訪,首度透露台日漁業協議何以能於簽署前1個月內完成突破性進展的原因。
談到源起,沙志一說,台灣漁船百年來都在釣魚台周邊海域作業,過去日據時代或是琉球為美軍托管年代,台灣漁船的作業從不曾是問題;但日本於1996年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同年7月20日宣布實施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台日雙方開始會談重疊水域問題。
漁業署統計,僅2006年到今年4月10日,台灣漁船遭日方公務船干擾計252艘次。
沙志一分析這次協議得以在最近一個月3次會談,3月6、19日及4月2日有所突破,致勝關鍵就是先易後難的務實、互諒談判策略奏效。
他說,真正關鍵是3月6日以後,日方第一次派了水產廳部長級官員與他會談,「我聽完他的分析以後,就跟(總統)府方做完整報告,建議方案就是先易後難,先把重要的(八重山)北方作業水域拿下來。」
他並說,「經過長官的允許,我們3月12第二次預備會議提出方案,先暫緩北緯27度以北、八重山以南的水域處理,等於免除了琉球80%漁民的水域作業顧慮,讓日本政府的壓力減少了;所以我們要到釣魚台周遭水域,甚至超過暫定執法線的水域。」
3月19日會議中,他說,日本外務省局長級官員出面,但仍是小方案提議;沙志一適度表達務實的談判態度,但講了重話,強調「我們已充分考量日本的難處及尊重琉球居民的權益,如果還是要技術性的談,那對不起,我們不要談了。」
談判期間,沙志一曾當場翻幾次臉,也一度離席表示要暫停會議,隨後也正式行文給國安會跟外交部說「不談了」;但也因此有了轉折,日本外務省了解台灣非常有誠意要排除難處、積極務實談判。
4月2日再談時,日本外務省主談官員體認「大家有共識要趕快談成」,就這麼順利依著一週前的設定,4月10日完成簽約、公布,期間雙方作業都很辛苦,但終不負期望。
他重申,一切歸功於雙方高層都希望在漁季前減少作業糾紛的意志堅定,也體會到國際的氛圍,包含這次協議擱置互不抵觸彼此主權、領海主張的問題。
沙志一表示,若發生海巡署來不及護漁,中方介入時會引發台日政府不願意見到的窘迫情況,中方可宣傳保護台灣漁船;因此雙方都很務實想先建立台日漁業作業次序。
他補充,日方或台灣還要再與中國大陸協議漁船作業次序,而中方沿海僅官方掌握的船數達30幾萬艘,沒登錄的更多,作業又比較霸氣,台日先協議出永續資源的作業次序,也將有利於後續台日各自與中方的協議次序建立,讓台日中共同永續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