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海事大學校長論壇


今年由中山大學主辦的兩岸海洋海事大學校長論壇
趕第一班高鐵到高雄
說是校長論壇,不巧當日校長們都被要求到立法院備詢
所以實際上台灣出席者多是副校長
聽著對岸海事大學規模,不得不說相當宏觀且投資驚人

下午的論壇,既然出席,還是報告了有關台灣民眾海洋意識的文章
整個比較起來,還是海洋自然科學研究者多,海洋事務似乎仍是點綴性質
或者說對校長們而言,交流才是重點吧!


=======================================================

從臺灣民眾海洋意識看海洋政策推動策略
Taiwan Marine Policy Strategy: Analysis of Taiwanese Ocean Perception
臺灣海岸線總長達一千七百餘公里,領海範圍達十七萬平方公里,自1895-1945年間積極發展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1949年起執行戒嚴法,限制人民親近海洋,直自1987年解除戒嚴令後,逐步開放海洋相關活動以及制定海洋治理法令,包括1998年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等,並從2000年開始積極架構並推廣海洋政策,包括通過2001年海洋白皮書、2006年海洋政策白皮書及2007年海洋教育白皮書等。在行政組織方面,由於海洋事務散布於諸多機關,為加強整合,行政院於2004年成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8年轉型為海洋事務推動小組,並規劃將成立海洋委員會。
有鑑於民眾對於海洋環境的認知會受到教育、經濟等因素影響,當民眾對於海洋瞭解程度時越高時,越能支持政府的相關政策,因此,本研究藉由了解臺灣民眾對於海洋環境的認知、態度以及親近程度,做為政府未來推動海洋治理之基礎。本研究以臺灣二十歲以上成人為調查對象,於2010年十月至十二月間進行電話訪問,利用分層等距隨機抽樣6408位民眾,得到1120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超過60%民眾知悉全球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珊瑚白化危機等全球性海洋議題,但聽過臺灣海洋白皮書、海洋教育白皮書等臺灣海洋政策者卻不到20%。對於海洋資源保育的態度,65.2%的民眾知道鯨鯊為保育類生物,74.4%的民眾認為黑鮪漁業必須加以管制,76.6%認同魚翅漁業對於鯊魚資源會造成傷害,52.2%聽過海洋保護區,但僅有9.7%知道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台灣第一座海洋保護區。民眾的態度會受到教育程度以及年齡的影響,高教育分子以及40-49歲民眾較支持保育措施。對於海洋面臨的威脅,超過50%民眾認為油汙為最重大威脅,其次包括海洋垃圾、海岸汙染、過度漁撈、全球暖化等。
有關海洋遊憩方面,42.2%民眾會游泳,19.5%會浮潛,3.9%會潛水,其中以男性及教育程度高者比例較高。在參與海岸遊憩活動方面,過去一年曾到海邊三次以上的民眾比例達37.9%,另外則有44.2%在過去一年未曾造訪海濱,主要與教育程度以及年齡有關。民眾最常參觀的地點,首要為墾丁國家公園(74.4%)、海洋生物博物館(51.0%),最常去的離島則是澎湖(41.9%),至於漁業景點與活動,僅有碧砂漁港(18.5%)、淡水漁港(18.3%)、梧棲漁港(11.7%)以及黑鮪季(11.7%)因為離都會區較近等原因,造訪人數較高,其他地點與活動均低於10%
以上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全球性海洋議題的瞭解多於臺灣本土議題,民眾對於資源保育的支持度高,然政府採取措施相對被認為有限,民眾有能力也願意參與海洋遊憩,但仍有一定比例有所顧慮。整體而言,()政府應建立並強化專責機構之功能,提高人民對於本土海洋議題的認知與關心程度;()為鼓勵民眾參與海洋活動,政府應思考強化海濱安全設施、與民間共同合作加強教育推廣;()透過與政府與民間團體及媒體合作,能夠有效突顯海洋政策及深化教育推廣,也有助於政府在推動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之政策時能夠得到民眾的支持。

Keywords: marine affairs, marine awareness, public perception


關鍵字:海洋事務、海洋意識、民眾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