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運動 可訓練肌力避免跌倒

文章日期:2008-08-31 11:33
每四個老年人就有一人跌倒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08.07.25
  老年人最怕跌倒,據統計國內平均約每四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就有一人曾經在過去一年當中,至少會跌倒一次以上,跌倒的地方竟然以平坦路面次數最多,而不是山區,醫師建議走路不穩的老人家外出時一定要使用柺杖。


流浪狗翻身 醫老人心病

文章日期:2008-08-31 11:30
流浪狗翻身 醫老人心病
更新時間:2008-08-27 21:59:00
  記者∕作者:周依禪
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昨天啟動Dr. Dog訓練中心,讓流浪狗經過訓練後,成為定期陪伴老人幫助復建或安定情緒的助力。曾因跌倒致使右眼失明的何爺爺表示,遇到左眼失明的Buddy備感親切,讓他的復建有更好的成效。(圖文/郭晉瑋)
【記者周依禪台北報導】你聽過「Dr. Dog」狗醫生嗎?狗狗經過訓練後,可以協助老人復健、安定情緒,目前全台有28個機構以狗醫生輔助治療。台灣狗醫生協會「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昨天啟動,鼓勵民眾讓流浪狗成為狗醫生,減少社會負擔又能造福老人。

最快訓練半年

目前全台約有80隻狗醫生,在老人養護中心、護理之家、安寧病房等機構服務,每週一次與老人遊戲、散步或簡單互動,這些狗醫生都是經過台灣狗醫生協會訓練、考試取得認證並實習後,最快6個月成為「醫生」,狗醫生的飼主也必須同時受訓。

台灣狗醫生協會理事長陳秀宜表示,台灣每年大約撲殺近一萬隻流浪動物,不僅殘忍,也浪費納稅人的錢,希望透過狗醫生輔助計畫,鼓勵民眾收養流浪狗並給予訓練:「給狗狗機會,牠們可以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狗醫生。」

陳秀宜強調,流浪狗的產生是因為人與動物的關係破裂,受過訓練的流浪狗對人的信任感更高,狗醫生不儘減少流浪狗產生,對老人而言,也確實增進復健效果,達到雙贏的結果。

流浪狗「香蕉」一身黑黃交錯的紋路,看起來不太好惹,但牠擔任國軍新竹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的狗醫生已4年時間。個性溫馴的香蕉,最喜歡把頭放在人的大腿上撒嬌,不然就是蹲在身邊用無辜眼神望著你,尾巴更是無時無刻搖個不停。

香蕉是張維庭從動物醫院收養。張維庭說,剛開始香蕉很自閉,會咬自己的手腳、容易緊張、發抖,她才想帶香蕉去協會訓練,讓牠習慣與人互動,開始受訓才幾週,就發現香蕉變開朗、會撒嬌,帶牠出去牠也特別開心。

6個月後,香蕉正式成為狗醫生。「香蕉帶給我們快樂,希望把快樂也分享給別人。」張維庭決定讓香蕉進入護理之家服務,剛開始有老人會怕香蕉,覺得狗狗髒髒的、也怕牠會咬人,張維庭引導老人先從餵食開始,狗狗看到食物會特別開心,老人也可藉此觸摸狗狗,建立良好的第一步。

老人打開心扉

跟著香蕉一起服務老人的張維庭發現,動物治療確實很有效,像失智老人原本對外界沒有反應,但有了狗狗的陪伴與互動後,漸漸有開心的情緒,甚至主動開口說話。很多中風的老人不願意復健,但樂意跟狗狗玩丟球或餵食,也會一起去散步。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狗醫生的輔助治療在生理、心理方面確實有成效,研究指出,有動物陪伴的老人,在動作、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各方面都較好,曾有失智症老人透過與狗醫生的互動,與工作人員的對話從點頭、搖頭,改善到能說簡短句子。

國外行之有年

韓德生進一步表示,在臨床上,動物輔助治療多應用在精神疾病、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也可服務特教班或殘障的孩子,這種治療方式在國外已有百年紀錄。

「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鼓勵民眾讓流浪狗重新得到溫馨的家,有機會成為社會關懷的力量,只要飼主帶流浪狗領養證明文件到台灣狗醫生協會加入訓練計畫,所有費用可打對折,完成認證、實習,正式成為狗醫生進行服務後,協會將全額退還訓練費用。相關訊息請洽台灣狗醫生協會:02-2392-4860,或上官方網站http://www.doctordog.org.tw/。

Dr. Dog為老人福利更添一樁

文章日期:2008-08-31 11:27
Dr. Dog訓練難度比導盲犬高,為老人福利更添一樁 [ 2008/08/27 ]
JTI(傑太日煙)今年首度贊助「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簡稱「台灣狗醫生協會」)成立Dr. Dog訓練中心,預計培育100隻流浪狗變身Dr. Dog,而在經過5個月的訓練課程後,這批Dr. Dog將定期探訪老人,無論是幫忙復健或安定情緒,動物療法已被醫界認同確有益處,而流浪狗成為Dr. Dog後,成功的從社會的負擔,轉變為一股對老人照護的助力,讓過去8年來,持續在台灣進行公益活動的JTI(傑太日煙),對這樣有意義的贊助感到很欣慰。

每一年,台灣政府相關單位大約撲殺近一萬隻的流浪動物,除了殘酷、且浪費納稅人的金錢外,也讓台灣面對嚴重的環境衛生挑戰。

關於這項「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JTI董事長前田四郎治先生表示,贊助「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培育100隻流浪狗成為Dr. Dog,主要是因為JTI希望從另一種思維出發,期待從根本解決整體的社會多角問題,讓環保、人道、安養三方面,都得到滿意的答案。

在台灣居住超過11年的前田董事長表示:「JTI一直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固定的公益贊助活動,這是總公司的重要理念,每一年,都投入相當的經費於三大方面-老人關懷、災難救助、文化重建。在台灣,老人扶助及照護問題一直是重點贊助方向,JTI這次獨家贊助『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同樣是秉持著關懷老人做為出發點,因為經由JTI贊助Dr. Dog的培育,能讓流浪狗獲得愛心人士收養,得到一個溫暖的家,進而接受訓練變成Dr. Dog,對老人提供關懷、做簡單的復建訓練,讓老人得到心靈安慰,形成老人與狗的溫馨畫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流浪狗對社會的衝擊,這些都是JTI樂見的結果。」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先生表示:「在臨床上,動物輔助治療多應用在精神疾病及護理之家或長期照護機構,老人們透過撫觸Dr. Dog、餵食及和Dr. Dog遊戲,可協助改善焦慮、增加笑容、對談及放鬆感,並能增進與他人的互動、反應度等,過去即有失智症老人透過與Dr. Dog的互動,和工作人員對話由原本的點頭或搖頭,改善至能說簡短句子的案例。」

「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理事長陳秀宜則表示:「Dr. Dog的訓練與一般其他工作犬非常不同,一般工作犬例如搜救犬、導盲犬等都是從小開始由訓練師訓練,對於犬種與犬隻的性格亦有相關的限制,主要尋求狗兒的穩定度及耐性都保持在一定的水準,此外,牠們所聽指令的對象,大多數也有所限制。然而,Dr. Dog則完全開放犬種的限制,還特別挑選那些曾經受過傷害的流浪狗,重新找回對人類的信任,教導牠不但得保持一定的穩定度與耐心,重要的是,牠們必須安撫每一位需要關愛的老人心靈。雖然訓練流浪狗比一般家犬的難度要高上許多,但是透過一系列的訓練過程,見到彼此成為親密的夥伴時,成就感亦是相當高的。」

「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的記者會現場,還有三隻特別來賓,牠們分別是-阿土、香蕉及Ocean,身為Dr. Dog的牠們,經常在恆安老人養護中心、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附設護理之家、國軍新竹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等機構服務。透過Dr. Dog的定期訪視,不但可讓老人們增添生活樂趣,透過簡單的球類丟擲、撫觸狗兒,甚至單純地帶著狗兒散步等動作,都能讓老人們達到緩和的肢體伸展、運動或復健作用,對老人與狗兒都有著相當多的益處。

100隻狗兒加入生力軍 讓愛心無遠弗屆
對於這次投入「台灣狗醫生輔助計畫」,JTI期許的就是能用企業的小小力量,將幸福與關懷帶給更多的老人。本次計畫將贊助100隻狗兒做Dr. Dog訓練,只要飼主帶著流浪狗領養證明文件至「台灣狗醫生協會」辦理加入Dr. Dog訓練計畫,JTI將補助培訓費用,讓原本被棄養,或因為其他原因而流浪街頭的狗隻,不僅能重新得到一個溫馨的家,並有機會成為社會關懷的一股新力量,協助需要的老人們,獲得更多的陪伴、關懷與照護,讓老人們與流浪狗都能發現全新幸福與依靠,也衷心企盼有心人士的加入。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狗醫師與復健

文章日期:2008-08-31 11:23
流浪犬當狗大夫 醫人兼醫心

最後更新: 2008-08-28 20:24:51

〔記者曾鴻儒、王孟倫/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有狗狗參與醫療療程後,接受復健治療的病患,復健進步最多可達四十%。台北護理學院針對老人所做研究也顯示,有狗狗協助照護的病患,在專注時間、動作能力、社交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醫師韓德生指出,動物治療是相當好的一種治療媒介,成效可廣泛及於生理、心理與社會三方面,特別是對罹患失智或中風等神經性疾病的老人,透過動物治療為媒介,往往可讓病人做出平常不願做或做不到的事,也更願與外界互動,過去就有老人因此而逐漸恢復記憶。
台灣狗醫師協會因而發起贊助計畫(http://www.doctordog.org.tw),只要狗狗經訓練取得合格狗醫師證照,將全數贊助訓練經費。協會理事長陳秀宜指出,目前全台有九十隻取得證照的狗醫師,大多數都是流浪狗經訓練後擔任,處理得宜,可一併解決環保、人道與流浪狗安養問題。
昨天還有從流浪狗變身成為「狗名醫」、曾協助數百名病患的阿土,和另兩隻狗醫師Ocean、香蕉,一起上台接受贈勳,展現流浪狗成為病友良伴的最佳典範。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獨擁私人度假碼頭 南投.August 2008


文章日期:2008-08-20 23:03



獨擁私人度假碼頭  南投. August  2008

這趟旅行是說了很久才成行的
感謝Fisher這識途老馬的大力介紹以及出錢贊助,
(預祝你年年賺大錢,讓我們有更多出遊機會啦!)
讓我們在此人群熙來攘往的度假勝地
度過這一段有如貴族般的清靜時光

[備註:因為人口眾多,所以除非有特殊理由,原則上每張照片至少要有四個人,所以有些只有兩個人的佳照就只好割愛了。]


第一站,可以算是南投名間休息站
自從休息站民營之後,就開始變得有特色,有吸引力,也乾淨多了
小子們連投籃遊戲都可以玩得如痴如醉
讓人也感染那份興奮感!
 

第二大站是集集火車站,正在辦"南投火車好多節"的活動
站前的老火車、戰車吸引了爸的目光
彷彿帶他回到當年在金門當兵的時光
想起那段與同型戰車共度的戰地時光
當然一定要拍照留念的!



至於聞名的蒸氣火車,其實是後頭有一節現代火車頭拉著跑
時間不湊巧,趕不上坐火車
從後頭照照片過個乾癮也好!


第三站是集集特有生物中心
Handsome 堅持要獨照
因為這是當年他考上高考榜首之後
差點要報到的地方
當真如此,或許我們今天就在這世外桃源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了

 


然後,終於到了日月潭,話說如此,因為一早六點多就出門,
所以也才下午二點多,加上我們定了這家民宿五間房之中的三間
於是這就順理成章成為我們的私人度假碼頭。
 

此行主要目的只有三點
釣魚、烤肉、休息

媽對於烤肉這點始終頗有微詞
她覺得簡單吃就好
爸和弟就會說,這樣比較有趣
結果每次烤肉都是女生很忙
(特別是她)
男生在旁邊等吃

話雖如此
類似的場景還是每年都會上演......
---------------



 
至於釣魚呢?這是Fisher從小和爸培養的嗜好
這下子希望能傳到Sonic他們身上
培養他們的耐心
只是,小朋友還是耐不了性子
看到旁邊有人釣到魚
就趕忙建議阿公換地方
阿公始終不為所動
幾位Uncles還徹夜等候
真的是徹夜守候到天亮
釣上的幾尾大魚就成了第二天返航晚餐的佳餚。


  
最有耐心的姜太公

魚上鉤了,連旁邊的小女孩都好奇的跑來湊熱鬧
  

真的是從天亮釣到天黑..... 

這是一天下來守候的成果,至於太小的魚就放生讓他們去吧!
  

至於遊湖之旅,就不得不和大家和在一起
遊客還真是多,熱鬧的遊艇上,每個人都很興奮
倒沒見到有人穿救生衣
上了兩個島去逛逛,其中一個還只是個用浮桶架起的人工島
還特別設了貓頭鷹木雕和白鹿塑像供人拍照,真是了解我們愛照相的特性。


 
小子們最得意的其實是頭上新買的帽子!

    底下這是架在潭中,以前原住民釣魚的漁具以及船屋,爸看到就說以前阿公也是用這種設備到老家後頭的溪裡去捕魚,真是神奇啊!


      歸途之中要找午餐地點時,很好運的找到ㄧ家挺豪華又價廉物美的餐廳
 

    最後一站,就在南投酒廠的冰棒饗宴中結束,酒廠裡人山人海,從人手一隻冰棒來看,賣冰棒的收入搞不好可以和賣酒收入不相上下了。
 

回家的晚餐,當然就是老爸親自下廚烹調的南投日月潭鮮美的肥魚囉!


胖到飛不起來ㄉ大鳥姐姐 於 2008-08-21 18:05:28 回應

你那邊的照片有好多合照唷....
下次見面要給我唷!~~~我的幾乎都是獨照ㄋ
ps.那我就直接連結你的文章到我的部落格拉...哈哈哈
反正去的吃的看的都一樣嚕....嘻嘻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唐吉柯德的夢


文章日期:2008-08-09 14:44


8/1晚去看紙風車的幻想曲
文宣上畫著迎向風車的唐吉柯德
於是到圖書館先借本兒童版唐吉柯德
小子們看的津津有味
邊看邊笑,然後說,這個唐吉柯德有神經病嗎?
不過,因為是兒童版,似乎沒有結局就結束了。
於是上網發現塞萬提斯的原文有上下二冊,多達上百章
只是網路上的簡體版寫的太白話,不好懂
於是又借了成人版的唐吉柯德,配上也是前輩插畫家的插圖
才慢慢領略此書之所以為西洋三大名著
絕非只有一個鬥風車的的神經病而已。
也是此時才發現馬德里公園那龐大的銅像原來就是唐吉柯德!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兒童發展里程碑

文章日期:2008-08-06 21:15
兒童的動作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與進程,我們稱之發展里程碑(development milestone), 將此發展里程碑依照年齡排列、檢測,便是兒童發展篩檢量表的概念。依照兒童發展量表:10-12個月大的兒童能扶著東西走路,能獨自站穩;13-16個月大則不需扶東西便可以自己走路,也可橫著走或倒退著走。

發展的速度總有個體差異,快慢有別;當有落後時,應考慮下列問題:1.小朋友是否有早產?若有,應將實際年齡扣掉早產不足的週數作修正;2.和同胞兄弟姊妹相比,是否有較顯著的落後?有可能因家族遺傳的因素,而有少數項目發展的落後;3.除了粗動作外,在其他分項中(像是精細動作、語言發展、認知發展及社會發展等)是否也有落後?越多項目的遲緩越需儘早介入。

一歲的小朋友可扶著東西走路應還在可接受範圍。家長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多鼓勵小朋友站走,適度使用學步車或其他支撐物,誘發他走路的潛能。

減重123

文章日期:2008-08-06 21:13

減重衛教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 復健部主治醫師 韓德生醫師

現代人飲食愈來愈精緻,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導致肥胖儼然成為文明病之一。經由近代醫學的研究顯示,肥胖除了造成體態上的改變,更是許多慢性病的致病主因。所以,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肥胖,並且了解什麼樣的肥胖會導致疾病十分的重要!

判斷肥胖的方式
判斷肥胖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體重的測量,再來就是國健局一直在推動使用的BMI值,以及需要儀器測量的體脂肪率。因為醫學的進歩和科技的演進,判斷致病的肥胖類型更為精準,近年來醫學研究更發現腰圍可以做為判斷肥胖的標準!

n          體重
在未發明體脂儀之前,一般人普遍以標準體重來做為判斷肥胖的標準,以身高減去判斷數值,再依照性別乘以百分比,得出標準的體重:

男性標準體重  (cm80× 0.7
女性標準體重  (身高cm70) × 0.6

體重比標準體重多百分之十或少百分之十以內均屬於正常範圍 ( 即所謂的理想體重 ),然而,身高較極端者(例如過高或過矮),此計算方式之誤差較大,只適合做為參考,無法準確判別是否肥胖。

n          BMI (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
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

BMI  18 ~ 24 之間為正常
BMI  24 ~ 27 之間為體重過重
BMI 大於 27 以上則為肥胖
   
將身高納入評斷肥胖的標準,是較為精準的方式,也是目前國民康局強調的健康BMI1824」數值,一般醫師也會建議將BMI控制在24以下。以身高170cm來說,體重80公斤時BMI就大於27,稱之為肥胖,可以由醫師開立處方箋,使用合法的減重藥物來輔助減重,加強效果。

n          體脂肪率
運用高科技的儀器來測量身體內的脂肪比例,能夠有效的判定肥胖。

性別
理想的體脂肪率
肥胖
小於30
大於30
男性
14-20%
17-23%
25%以上
女性
17-24%
20-27%
30%以上






雖說脂肪具有保護內臟的功能,但是過高的脂肪比例卻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此外,由於體脂肪比例高的人,其肌肉比例相對較低,而堆積在體內的熱量必須經由肌肉代謝和燃燒,所以體內脂肪高時會造成基礎代謝率偏低,長期熱量累積將造成體脂率不斷上升的惡性循環,加上脂肪所分泌的激素會影響內分泌,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罹患機率增加,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體脂率過高對於健康的影響。

n          腰圍
不需要複雜的儀器,可以經由簡單的腰圍測量來定義肥胖,一般在家中也可以定期測量!

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31.5)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35.4)

經由醫學研究顯示,腰圍與體內脂肪的比例成正相關,所以腰圍可以做為有效判別肥胖的基準。腰圍較大者,一般來說內臟的脂肪比例也比較高,可作為罹患慢性疾病的比例增加的參考數值據統計,腰圍每大一公分,體脂肪就多一公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會增加2-6%

腰圍對於健康的影響
腰圍比例粗大,可稱為蘋果體型的肥胖,又稱為中廣型肥胖或腹部型的肥胖。因為脂肪都堆積在內臟間,罹患脂肪肝的比率較高,不但影響肝臟功能,更可能導致肝臟疾病。
根據研究証明,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31.5)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35.4)時,就會成為「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而「新陳代謝症候群」又可能引起心臟病、腦中風等重大疾病!
肥胖病患中,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比較會因為肥胖而腰圍粗大的情況,這也與年輕男性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女性高的現況相對應,在在証明堆積在腰腹間的脂肪的確較堆積在四肢的脂肪對健康的影響更大!
對於腰圍粗大帶來對健康的警訊不可不注意,平時在沒有體脂儀器輔助時,也應該要以簡單腰圍測量來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在腰圍超出標準值時應該開始做體重控制。

減去腰圍教學
要減去腰圍、重拾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減少熱量攝取,並且加強熱量的燃燒。可以搭配飲食、運動,並且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合法的減重藥物,達到減少腰圍的目標。
n          均衡飲食
高油脂、甜份高、過鹹的飲食會讓身體吸收過多的熱量,也是造成腰圍粗大的主因。想要減去腰圍,最好能做到「三低兩高」的飲食原則,以低脂、低糖、低鹽、高纖、高鈣飲食選擇,並且盡量以蒸煮的烹調方式來代替油炸,並且攝取均衡的營養素及蔬果。
n          適度運動
運動能有效的增加肌肉量,並且燃燒熱量、增加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想要減去腰圍當然就加強腰部的運動。例如仰臥起坐就是最簡單的一種。
n          藥物輔助
對於BMI大於27者,醫師會視情況搭配藥物來加強減重瘦腰的功效。目前市面上合法減重藥物有羅氏鮮和諾美婷兩種。其中羅氏鮮是以減少油脂進入體內來達到減重的目的。而諾美婷則是以控制中樞神經來產生飽足感,減少熱量的攝取,並且可以增加代謝率、燃燒脂肪,較符合加強減去腰圍的需求。

減重注意事項
    減重時最好能夠訂長期的目標和計畫,配合復健科醫師開立的運動處方,不要一味的減少熱量攝取,或是只攝取單一營養素,因為維持細胞的健康運作仍然需要有蛋白質和脂質,不當的減重方式,不但減去脂肪,也會同時減去肌肉的重量,進而降低基礎代謝率,復胖的比率將會大增。
對於激烈的減重手段,如極低熱量飲食的減重方式,一定要經過專科醫師健康評估後再進行,才能減去肥胖更健康!

運動與減重-要瘦就要動!


文章日期:2008-08-06 21:11
<<以下據稱是Handome寫過屬一屬二的減重衛教文章>>

運動與減重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韓德生

利用運動及控制飲食來達成降低體重、增加體適能的目標是醫界公認的健康減重方法。但是到底該怎麼動呢?又該動到什麼程度呢?相信許多人恐怕都是一知半解。希望這篇文章能解決您的問題。

我可以運動嗎?
您可能覺得這是個蠢問題!但是您知道每年都有不少職業或業餘運動員在運動時死亡嗎?運動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為了降低運動的風險,由加拿大運動生理學會設計的活動量簡易自我評量表(適用於1569)可作為初步評估的參考;它一共包含了下列七個是非題
1.醫師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師建議的運動?
2.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痛的感覺?
3.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痛的情況?
4.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
5.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
6.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醫師處方)
7.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
若您有一個以上的問題答「是」時,則在開始增加活動量或做體能測定之前,應先詢問醫師的意見,並告訴醫生那些問題的答案為『是』;此時為了您的安全,請遵循醫師的建議,有些活動要被禁止。若所有問題都答「否」時,恭喜您!可開始增加活動量─但仍要逐步漸進的增加,這是最安全且容易的方法。

運動消耗熱量的計算
運動可以有效的消耗熱量,也可維持減重的成效。但是您知道如何計算運動消耗的熱量呢?下列的簡單公式可以告訴您
運動消耗熱量=MET(消耗熱量kcal/kg/hr) x 體重(kg) x 運動時間(hr)
若想增加熱量消耗的方法,可從式中的三個參數著手:1.MET:不同的運動消耗的熱量互不相同,您可參考附表選擇耗能較高的運動; 2.增加運動時間; 3.體重:由於脂肪並無法消耗熱量,增加體重中瘦體質量便可增加熱量的消耗。

常見運動消耗熱量表(MET, 單位kcal/kg/hr
項目
消耗熱量
項目
消耗熱量
平躺休息
1.0
保齡球
4.0
散步(4km/hr)
3.1
輪鞋
5.1
快步(6km/hr)
4.4
羽毛球
5.1
跑步(16km/hr)
13.2
排球
5.1
腳踏車(8.8)
3.0
游泳(0.4)
4.4
腳踏車(20.9)
9.7
桌球
5.3
下樓梯(12)
7.1
跳快舞
5.1
上樓梯(16)
10-18
有氧舞蹈
5-7

以一位體重60公斤成年人,做中度有氧舞蹈半小時為例,共可消耗210大卡的熱量。這約相當於一支甜筒或一支油炸香腸的熱量,可別辛苦運動之後一下就把它吃回來囉。

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運動的時間越長則消耗的熱量越多,減重效果也越明顯。但是也增加了運動傷害的機率。要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呢主要就是事前的暖身運動及事後的緩和運動。
運動前先做暖身運動(warm-up)並續做伸展運動510分鐘。暖身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使之均衡分佈於肌肉中,並達到逐漸增加體溫與肌肉柔軟性的效果,可有效預防運動傷害。伸展活動則可有效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肉伸展性,而減少運動的傷害;一般的運動僅做簡單伸展動作即可,但若要從事特別劇烈的運動,更需確實執行伸展運動。運動後不宜立刻靜止,應續做緩和運動(cool-down)1015分鐘。緩和運動(如慢走或伸展)讓身體回復至休息狀態。活動量逐漸減緩,有助於清除因運動而生的代謝廢物及幫助血液流回心臟。此外,運動時應使用適當裝備及護具,包括適合的鞋子,需要保護的其他身體部位包括頭部、牙齒、眼睛、膝及肘關節、手掌及手腕等。

運動的環境
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夏天高溫高濕,運動時若不注意散熱極易因高溫造成傷害。應穿著便於散熱的衣物,避免體溫升高;選擇較涼爽的時間運動,注意遮蔭及通風;適度降低運動量即可達預計的運動效果,不需勉強到達原有的運動強度;並要注意水分補充,運動前兩小時就喝水,以流失多少補多少為原則,除非運動時間超過90分鐘才需加糖,否則補水就好。
冷造成的損傷台灣少見,要小心發生凍傷、冷空氣過敏、及心臟病發作等傷害。由於運動時會產熱,鮮少會在運動時出現體溫下降,不過在運動完後須馬上換上乾衣物,以免高比熱的汗水造成失溫。

疾病與運動
由於運動可增加胰島素分泌,降低組織之胰島素抗性,糖尿病患運動最擔心的便是發生低血糖。注意的重點包括:運動前中後測量血糖,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運動,非計畫的運動應補充20-30克碳水化合物,規律運動下胰島素量應降低,運動中應準備易吸收之碳水化合物,充分了解低血糖的症狀,和同伴一起運動,注意足部保健。
耐力運動可有效降低收縮及舒張壓,對於高血壓病患有相當的助益。高血壓病患無需接受例行性之運動測試,其運動處方和正常人相同,運動應作為用藥前之第一線處置,嚴重的高血壓除了藥物控制外應加上規律運動,但重量運動不適用於第一線的高血壓治療。
有氧運動對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有益,但心臟病發也是運動中猝死的重要原因。運動的禁忌症包括:不穩定心絞痛、ST區段偏移超過2mm;收縮壓大於200或舒張壓大於100; 姿勢性低血壓超過20mmHg; 嚴重主動脈狹窄急性全身疾病發燒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未控制的心律不整,第三度房室阻斷無法代償的心臟衰竭靜脈栓塞炎血栓症飯前血糖超過400; 嚴重的骨科問題.
關節炎的患者應避免衝擊性運動,適合無負重的運動。

運動處方
        在醫學上,藉由運動來預防治療疾病或促進健康稱為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由治療人員開立之治療性運動內容稱之為運動處方。完整的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項目、強度、運動時間、頻率、持續時間、漸進增量等要項。用於減重的運動主要有兩種:中阻力高重複的有氧運動(耐力運動)及高阻力低重複的重量運動(肌力運動)
什麼是有氧運動呢?大體來說,使用大肌群,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全身性運動,即屬有氧運動。目的在於改善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適用於健康成年人,建議的每週運動次數至少三次,每次運動時間至少二十分鐘,運動強度應達到最大心跳率百分之六十以上,稍微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
最大心跳率要如何估算呢?220減掉你的年齡就是預估的最大心跳率。以一位50 歲的健康成人為例來計算他的有效運動心跳率:
一、計算預估最大心跳率(220-年齡)170()
二、如要以最大心跳率的70%為運動心跳率(最適範圍60%~85%之間均可自行選擇)170×70%=119()
三、訂出心跳範圍(±5)119±5次即114次~124
四、訂出每10秒或每15秒的心跳數約1921/10秒或約2931/15秒即為有效運動的心跳率。
重量運動的目的則在增加瘦體質量並增加肌力,每次訓練應包括8-10個部位(臂、肩、胸、腹、背、臀、大小腿),並重複8-12次,以每週2-3次的頻率進行。運動中要注意維持完整關節活動度,上升下降皆須重視,不要憋氣,最好能找夥伴提供協助及鼓勵以增加衝勁。

持續運動的方法
常有病友問到:我很清楚運動的好處,也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總是三分鐘熱度,不能持久,不知道運動的習慣要如何維持呢?這是一個多數人都會碰到的問題。根據運動心理學家研究,維持運動習慣的促進因子包括了下列幾點:養成固定時間運動的習慣、避免運動時受傷、接受旁人的指導及鼓勵、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團體參與、記錄進展並參與競技、配偶或同儕支持。換句話說,若能排除掉:運動傷害、沒排出固定時間運動、缺乏指導、無聊、個人努力、配偶或同儕反對、缺乏進展紀錄等等的干擾因子,便可持續運動,享受健康了。
正確的運動觀念包括:定時定量、有恆心的長期規律性運動,才會有效果;確認自己運動的目的,遵循正確有效的運動方法;運動會受飲食、睡眠、疾病、壓力...等生理、心理因素影響,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切忌逞強去做超出自己體能範圍的運動,以免造成傷害、過度疲勞或不適,甚而對運動失掉興趣;由測量運動時的脈搏數,可得知運動強度,因此若以運動時的脈膊數為調整指標,將能找到適當的運動強度;運動應選用正確器材、護具及合宜場地。

運動效益
整體而言,運動在體重管理上能消耗卡路里,重量訓練增加肌力、肌質及基礎代謝率,有氧運動減少脂肪比率;可避免單純飲食控制所造成的基礎代謝率降低,具不易復胖的優點。值得您嘗試喲!

銀髮族玩互動式電玩 如同有趣的復健遊戲


文章日期:2008-08-06 21:04

銀髮族玩互動式電玩 如同有趣的復健遊戲
2007/08/07 16:24:27
 
遊戲機Wii老少咸宜,今天在一項銀髮族健檢園遊會中,老人家玩Wii,比做復健還有趣。日本已有推出虛擬實境的老人健腦復健電玩,但醫師認為老人家行有餘力,還是要出門與人見面,不然生活圈子會更加封閉,變成「宅公」、「宅嬤」。

    在父親節前舉辦的這項園遊會,出現許多父子檔、祖孫檔,老人家在電視機前,又是甩手,又是揮拳,不管成績如何,總是開了眼界,也活動了筋骨,一旁的晚輩按捺不住,後來也加入比賽,玩得不亦樂乎。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指出,門診中不時有老人在問可不可以玩Wii,由於老人家最需要大關節的伸展活動、以及訓練平衡感與手眼協調,像 Wii這類互動式的電玩,連坐著輪椅的人都能活動關節,這種虛擬實境的樂趣,遠超過單調的拉單槓、徒手爬牆等復健運動。

    韓德生認為,能夠自理生活但缺乏活動環境的老人適合玩Wii,不過能出門走走,見見親友更好,不然生活封閉;缺乏社交活動的老人又足不出門玩Wii,會更加封閉。一般來說,老少同樂或老人團體生活的環境,互動式的電玩可以讓老人感受體能挑戰的樂趣。

    他說,醫院也有高階復健儀器,例如平衡機,至於健身房裡高階運動器材,也有虛擬實境的挑戰快感,但都動輒數十萬元;相較之下,Wii和一些電玩目前所提供的遊戲,卻比互動復健儀器便宜,經由適當的選擇及設計,不失為入門復健的好選擇。

    為了避免運動傷害,韓德生建議,老人家玩電玩遊戲之前應該要先做暖身,平衡感不佳的老人應該有人從旁看護,以免老人跌倒;至於關節退化疼痛、手眼協調欠佳的老人,最好避免吃重的負重、登階、踩踏高摩擦力的腳踏車等活動。

後空翻會中風?


文章日期:2008-08-06 21:01
連續後空翻 男孩腦中風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一名就讀劇校十五歲林姓男孩,日前在學校進行彩排,連續後空翻六次後,結果中風,左側肢完全癱瘓,經給予抗凝血藥物,男孩仍有四肢及語言不靈活後遺症。
醫師表示,青少年中風機率雖然很低,依據國外文獻類似病例推測,可能男孩大腦中動脈跟頭部的蝶骨距離太近,後空翻時血管撞擊到眼眶上緣的蝶骨,導致血管受損中風。
三總小兒部主治醫師王安慶表示,男孩到院時有劇烈頭痛、左側肢完全癱瘓、感覺喪失、口齒發音不清、失語及吞嚥困難等症狀,經緊急做腦部電腦斷層合併腦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右側大腦中動脈有局部狹窄合併有血腫塊,腦血管內層有受損剝離。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饒紀倫表示,事實上,近來愈來愈多案例顯示,包括雲霄飛車及高空彈跳等劇烈的重力加速度極限運動,有可能導致血管內層剝離中風;青少年最喜歡的街舞,倒立再加上快速旋轉,離心力也可能使正常血管受損。
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主任韓德生提醒,若青少年有家族病史、平時蹲下站起眼冒金星,就要特別注意,少從事劇烈活動。

肌肉痙攣 中風患者居家復健


文章日期:2008-08-06 20:59
肌肉痙攣 中風患者居家復健
【張翠芬/台北報導】2008.02.28
  冬末冷颼颼,復健醫師提供簡易運動,讓處於慢性期的病患在家練習,以減緩疼痛。
  最近許多老年中風病患頻頻抱怨:「肌肉好痛!該怎麼辦?」台大北護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表示,天氣寒冷確實會造成中風病患肌肉痙攣並出現神經性疼痛,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睡眠,他建議除了以物理治療、藥物控制外,也可以練習一些居家復健運動,來協助減緩疼痛。
  韓德生指出,腦中風常常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後遺症,例如半身不遂、嘴歪眼斜、感覺神經麻痺,甚至失語症、吞嚥困難等等,在中風發生後一周至數月間,因病患生命跡象已穩定,是復健黃金期,透過復健可促進神經修復再生,再配合各式輔具,可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
  不過肌肉痙攣、疼痛、攣縮等問題常出現於中風慢性期,因不正常的痙攣張力,導致肩部外展或外轉,手、肘及腕部過度彎曲,導致肢體變形,並影響步態及日常生活,天氣冷時或打噴嚏都會加重症狀,甚至導致疼痛、失眠。
  為了避免肌肉攣縮,韓德生建議,中風患者除了到醫院由物理治療師輔導復健,也可以配合熱敷軟化僵硬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物理治療師李葳提供以下伸展運動供患者在家中練習,每個動作至少停留10﹣15秒,反覆練習10﹣15次,一天至少做3﹣5回,讓肢體功能盡快回復。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2&id=516

文章的開始


文章日期:2008-08-06 20:55
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
我們只是平凡人,不敢想立德,立功,寫幾個字聊表心意,最算是和立言沾上了邊
君不見BLOG之盛行天下,不正因為如此嗎?

回想十幾年來的工作中,也寫了不少東西
那天,有學生說,老師,常看到你在雜誌上寫的文章,這是工作單位規定的嗎?
我笑著說,那倒不是,只是個人興趣而已,
一開始只是因為喜歡寫些東西,
隨手為自己努力過的事留下一些紀錄
慢慢的變成了習慣,
如果湊巧能給後輩一些想法,
或者有幸讓同行能夠知道這一代做過的努力
就算有些小小的貢獻.

特別是回想起那些沒日沒夜的國際會議經驗與紀錄,
和那些可以出國"考察"的"觀光"團比起來,
算是沒有白領國家的薪水了!
挑一些擺在這裡,或許以後孩子們就可以從這裡知道媽媽出國在做些什麼了!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老人跌倒 平坦路面最易發生

老人跌倒 平坦路面最易發生

文章日期:2008-07-24 21:48
你容易跌倒嗎?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最近引進「平衡儀」,可以準確評估病患跌倒機率的高低,只要10分鐘,即能辨識誰可能會跌倒,再加強肌力訓練,並找出容易摔倒的原因,就能有效預防跌倒意外。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今復健部主治醫師韓德生強調,上了年記的人應該保持運動習慣,慎選鞋具,居家最好為無障礙環境,這樣才能有效預防跌倒。
北護分院從96年10月至97年5月,針對676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篩檢,結果顯示,約有兩成四的老年人在過去一年中曾經跌倒過,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戶外,又以走在平坦路面上跌倒的機率最高,所以走路不穩的老年人外出時一定要使用柺杖。
為何老人容易跌倒?韓德生指出,老人跌倒有許多危險因子,貧血、服用某些藥物、視力聽力不好、腳部肌力不夠、大腦小腦功能退化、以及糖尿病等因素,這些都可能造成跌倒。
最近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添購了「平衡儀」評估訓練機器,受試者踩在一個可活動的立板上,透過雙腳的力量來控制螢幕上的黑點,大概只要10分鐘,就能測試平衡感的優劣。
如果螢幕上的黑點越能固定、偏移量越小,就代表平衡感越好,要是黑點一直亂跑,偏移量相當大,即顯示平衡感不好,容易跌倒摔跤。
綁住病患 成反效果
但是「請不要綁住我!」北護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呂奕樞表示,為避免病患跌倒,少部分醫院或護理之家常以約束帶來綁住患者,但過度「約束」,反而會讓病患感到生氣、沮喪及失去自尊心,還可能為了掙脫約束而受傷。
此外,約束也會使病患活動減少及肌力變差,而長期臥床不動,將導致後續的併發症及死亡率的增加,因此,除非有必要,千萬不要綁住病人。
【2008/07/24 聯合晚報】http://udn.com/

防老人家跌倒 多檢查多訓練 降低風險

文章日期:2008-07-24 21:49
防老人家跌倒 多檢查多訓練 降低風險
中廣新聞網╱徐韻翔 2008-07-24 15:02
調整字級:    
據統計,國內平均約四分之一的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在一年當中,至少會跌倒一次以上,跌倒的地方,還是以發生在平坦路面次數最多;醫師建議,走路不穩的老人家,除了外出時一定要使用柺杖,保命防跌,也可透過「平衡儀」檢查,找出跌倒的原因,必要時透過肌力和平衡訓練,降低跌倒風險。(徐韻翔報導)
台大北護分院針對國內676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篩檢結果發現,有23.5%的老人家,在過去一年中曾經發生共197次跌倒,其中63.4%是發生在戶外,而依發生次數來看,以發生在平坦路面次數最多,有60次。
老人跌倒有許多危險因子,復健科醫師韓德生表示,走路不穩,與人體的耳朵、眼睛和神經、肌肉等都有關聯,而醫界近來發展出最新儀器,可透過精密感應裝置,找出易跌的原因,還有些類似WII FIT 遊戲機,也能進行測試與訓練,協助老人家減少跌倒頻率。
醫師呼籲,人口老化,老人家防跌更需要受到重視,才能避免意外傷害甚至致命,由醫師評估病史及過去跌倒紀錄,必要時服藥,生活上,持續運動、慎選鞋具以及居家無障礙環境,也都是重要的防跌策略。

老人防跌復健 平衡儀和電玩遊戲共效力

文章日期:2008-07-24 21:50
老人防跌復健 平衡儀和電玩遊戲共效力
中央社╱中央社 2008-07-24 14:35
調整字級: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四日電)老人跌倒會要命,防跌輔具除了手杖、助行器,別忘了資訊科技,國內有醫師用任天堂wii遊戲輔助老人活動,也有廠商代理老人電玩,若經醫師的評估,慎選適合老人的電玩遊戲,老人復健防跌可以從醫院延伸到安養機構及住家。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韓德生指出,去年嚐試以wii輔助復健,發現老人家玩保齡球差強人意,跟不上網球的快步調,wii-fit遊戲由偏重下半身肌肉運動,如果沒有旁人在場,老人家不要嚐試瑜珈系列,以免失衡而跌倒。
為什麼這麼小心預防跌倒,這是有原因的,北護分院內科主治醫師黎家明指出,國內一年有七成二老人發生跌倒,其中百分之八點九需要住院,每次住院費用達九到十三萬元,且未來一年再度跌倒機率達到五成。
髖關節骨折又稱死亡骨折,萬一老人跌斷髖關節,黎家明說,一年內死亡率達二到三成,僥倖不死,也有一半以上摔成殘廢,從此無法獨立生活。
韓德生指出,老人跌倒原因可多達三百種,不外乎是疾病、退化等內在生理因素,以及藥物、環境的外在藥物環境因素,院方為上引進「平衡儀」協助病患進行平衡測試,也可訓練病患的穩定度,減少跌倒事件。
北護分院內部主治醫師呂奕樞說,醫院的異常事件,病人跌倒佔其中的三到六成,對於老人等跌倒高危險病患,醫院應該要提供繫於病人腳踝、床墊、床側應有下床警示器,浴廁要有地燈及扶手,以免老人單獨下床摸黑如廁時,不慎跌倒或滑倒。
呂奕樞說,有人認為把老人綁在床上約束手腳,就不會跌倒,事實並非如此,有位七十歲的陳阿嬤插了鼻胃管後,覺得不舒服,一掙脫四肢束縛,就跌下床去,這並非特案,值得家屬、看護和老人安養機構警惕,而且老人臥床愈久,肌肉愈無力,一起身更容易跌倒。
韓德生和呂奕樞都提到,不少老人安養機構因為照護人力有限,都面臨復健資源不足的挑戰。韓德生說,已有軟體代理商看到其中的商機,代理輔助性質的老人電玩,讓老人樂在復健,把復健電玩和打太極拳一樣,當成健身防跌的好運動,院方也計畫爭取經費採用。